bbin国际平台

浙江龙泉实施“123”工程推进民族乡村共同富裕

日期:2023-05-19  来源:浙江省丽水市民宗局   字号:[ ]

  龙泉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,围绕“共同团结奋斗、共同繁荣发展”主题,依托民族乡村生态优势和资源禀赋,积极探索民族乡村发展“123”工程,推动民族乡村共同富裕。

一、串点成线,一张蓝图绘制“共富样板”

按照特色优势和功能定位,对市域民族乡村发展进行总体布局和科学规划,谋划“一线两区三点”发展蓝图,统筹推进民族乡村示范区建设。“一线”即形成瓯江沿线的骆庄、小垄坑、石玄湖、豫章等4个村生态休闲旅游风景线。“两区”,一是以竹垟畲族乡旅游风情小镇为重点,覆盖罗墩、金田、良溪、际上等4个村,突出盖竹村、金田村、罗墩村“一水两寨”畲族风情旅游功能区;二是以八都镇民族聚居村为重点,建设署网、吴公、溪坪、安田、松际、枫锦等6个“最美畲寨”体验区。“三点”,一是推进上垟镇供建村的竹材初加工产业、花桥村2600亩的香榧基地农业产业示范点建设;二是推进城郊的剑池茶坦、龙渊石玄    步等2个村电商、物流示范点建设;三是推进道太乡供村美丽新农村示范点建设。

二、因地制宜,两条路径打通“绿色通道”

一方面,积极开辟民族乡村旅游路径。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元素,培育民族文化产业,把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,将地域特色文化融入休闲旅游;持续举办“三月三”山哈文化旅游节、“四月八”畲歌对唱会,泼水狂欢节、音乐帐篷节、草垛节、“村晚”等活动,放大各民族节庆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;成立畲韵文化旅游有限公司,推出畲族传统婚嫁体验、民族研学等旅游产品,注册“畲小妹”农创、文创产品公用品牌,建成农旅产品展销体验中心,年接待游客5万余人。另一方面,积极开辟共同富裕产业发展路径。推进科技强农,率先在全省开展黑木耳液体菌种研发及推广工作,建成全省首个液体接种菌棒加工基地,实施工厂化生产和集约化养菌,推动菌棒成活率由90%提升至99%,带动800余农户种植,增收1500余万元;探索形成“村里主导、政府指导、企业帮扶、市场对接、产销联动”的富民强村帮扶模式,利用省帮扶资金1000万元,通过企业入股、村民集资,建成亲水乐园综合体、农家乐综合体等项目,通过保底分红等形式推动共赢。

三、开放创新,三项举措提升“造血功能”

一是用好用足民族政策。成立民族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,建立市领导和市直单位联系民族乡镇制度,出台民族乡村振兴排头兵行动方案,实现市乡联动、协调推进,用少量的民族资金撬动部门资金向民族村倾斜。二是用好用活帮扶平台。深入推进民族聚居村“双百村结对”专项行动,主动对接帮扶单位,做好10个民族聚居村的结对帮扶工作。三是用好盘活金融资源。创新推出“乡贤贷”等信贷产品,推行“免抵押、免担保、免证明”的“三免”机制,解决农户小额创业资金难题;打造低收入农户食用菌共富基地,通过“银行贴息贷款、政府菜单式扶贫补助、企业菌保姆管理、低收入农户入股分红并优先务工增收”机制,推动低收入农户享受政策帮扶,带动首批19户低收入农户增收30余万元。